我15岁的孩子在学校对老师恶作剧,我该怎么办?
15岁的孩子正是青春期,在学校对教师搞恶作剧属正常情况。想解决此事,一是要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其平等的勾通,掌握症节所在。二是与教师配合,把自己的的想法和孩子需求告之教师,争取家校联合解决问题。切记,在此过程中不要***孩子和教师,更不要当着孩子或教师面指折第三方!试试,效果可能好些。
15岁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同时好奇心也在飙升。这个阶段,更需要家长的引导。如果引导的好,孩子会更加自信、心中充满阳光。如果引导的不好,将会影响孩子的未来成长道路。因此,作为家长,你可以这样做:
1.)将事情定性为小孩子的“玩闹”,而非“恶意攻击”。这样,孩子的自尊心就得到了保护。同时,也避免了贴标签,不会让孩子误以为“自己本身就是个坏人”;
2.)讲清楚事情对于别人的危害性。这样,孩子再做这类事情的时候,就会审慎思考,知道事态的严重性。
3.)为孩子建立一个爱好。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被转移,久而久之也就不去做恶作剧了。
希望上述建议,能够对您有用。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叛逆时期,对于孩子的一些问题如果处理方式不恰当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此我提出几个建议,希望这位家长能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解决此事。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是有行为动因的,所以我们需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家长可以这样做:
一、和孩子进行沟通
很多家长在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劈头盖脸的就去骂孩子一顿,但是过后同样的错误依然会犯,这就是因为家长没有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
家长可以先和孩子聊一聊这件事,比如你这样做是因为好玩呢?还是因为你不喜欢这个老师?还是不喜欢哪门课?
这个时候孩子很有可能对你保持戒心,而你需要让孩子对你放心。
你可以跟孩子说一些你小时候的一些类似的事情,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也有这样的时候,以此来拉近和孩子的距离。
这个时候一般孩子会放下戒心,愿意和你聊了,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倾听,而不是急于发表意见,更不是训斥和责备。
了解问题以后,你在跟孩子表达你的看法和建议,并跟孩子说这样的做法对老师、对家长、甚至对自己,都有不好的影响,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错误。
二、和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与孩子对立
针对这件事情来看,的确是孩子做的不对。
如果孩子认识到错误后,家长可以给孩子提出自己的建议,鼓励孩子主动去跟老师认错,并为孩子提供支持与帮助。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跟老师道歉,或者是孩子希望家长能够代替自己道歉等,这个时候孩子的内心也是忐忑不安的,而家长要做的就是为孩子提供勇气和支持,不要让孩子感觉到是自己在对抗家长和老师,而是父母和自己站在一起去解决问题。
三、相信孩子
事情解决后,很多家长仍然会带着自己的焦虑不停的质问孩子,担心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会让孩子感受到不被信任,往往会报复性的再去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事情已经解决了,父母这里也要随之翻篇,不要在反复的拿出来说,而是要多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情况,跟孩子聊一些学校生活中有趣的事情,让孩子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事情,这样家长也能随时的了解孩子的情况,同时也能促进亲子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营造好的亲子关系。
十五岁的孩子,正是处在青春叛逆期,是很难教育的时期。
我是一名初中教师,找这样的孩子我时常遇到。有这么几种情况:一,孩子确实调皮,爱恶作剧。这样的孩子,应以说服教育为主,告诉他,对老师恶作剧是对老师几极大的不尊重。二,是孩子可能对老师非常的喜欢,但是,由于孩子学习一般或表现平平,没有引起老师的关注,所以就用恶作剧的方式,以图引起老师的关注。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抓住这有利时机,激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告诉他,只有学习进步很大,老师才会喜欢他。三,就是孩子很讨厌教师,或讨厌学习。通过恶作剧的方式,发泄自己对老师或对学习的不满。这种情况更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只有孩子把心思用到学习上,孩子才有可能不再恶作剧,慢慢改掉恶作剧的毛病。
孩子在学校恶作剧,学校要求转学合理吗?
作为一名教师,我的观点是:合理!
学校既然能提出这样的要求,说明学校对这名学生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这是无奈之举!有人可能说,学校没有这样的权利。是,但是学校要为整体考虑,为大多数学生负责!
对于孩子来讲,当前学校能提供的环境只能是让孩子越来越糟糕,对孩子的成长已经没有任何一点帮助了!在不变得环境当中,孩子只会更“肆无忌惮”的发挥自己的“特长”。而且孩子还有很多“好朋友”,可以“助燃”!
所以,我认为转学是最合理的做法!让孩子换个新的环境,重新开始。当然,作为家长也要正确面对这个事实,不要重蹈覆辙!
教育行业有一个指标叫做优生率,它不但考核老师,还考核学校。我想说的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是教出来的,优生率也不是赶走部分学生就能提高的。
学校作为公益性质的事业单位,没有任何理由拒绝符合入学条件的学生在学校就读。因为学生行为习惯不好,成绩不好就要求学生及家长转学是不合理的。学生需要转学的,必须基于学生或家长自愿的前提下才能办理转学手续。否则可以向当地***或教育局反应。
另外作为学校管理者及学校老师如果不思考怎样提高管理水平和教学效果,对问题学生只是一味的劝其转学,那么这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将会越来越差。
高中教育阶段对于屡教不改,多次***,且完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是可以开除的!!!你得说清楚“恶作剧”到底是什么情况!按常理推测,一般没有哪个学校非要跟学生过不去,多半是忍无可忍!***如孩子所作所为多次违反校纪校规,屡教不改,那么劝转学是比较厚道了,没给直接开除就留情面了!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也是一个社会团体,有一定的公开性,再者说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场所,既然学校要求转学,那肯定是经过校长,班主任等认真商讨后给出的慎重决定,我们应该认真对待。
家长也应该全面的认识孩子的问题所在,而不是一味地偏袒自己的孩子,埋怨学校的决定。从而认真的反省自身的问题,这样对别的学生和自己的孩子都有裨益。
在这里我选择相信学校这个团体,他不会仅仅因为一个小小的恶作剧而做出如此决定;我选择相信学校,他还会站在每一个学生的利益出发;我选择相信学校不会故意刁难个别学生。
《孩子出了问题 家长怎么办》
原则上不要跟学校把关系搞僵,对孩子不好。
先把问题搞清楚(不可单听孩子的),如果确实是自己孩子的问题,要勇于担当家庭教育的责任。
义务教育是不允许开除学生的,家长先心中有数,但千万不要以此来要挟学校,学校想让你的孩子走,总是有办法的……
同学恶作剧没有伤害到谁,被你看到了,校长问你,要出卖同学吗?
为警戒同学继续恶作剧,避免未来可能发生的伤害,应该告诉校长。判断事物是否当为?应当看的长远一些,看似表面的出卖,其实制止了无序带来的冲击与伤害。
当然如果你能确认自己的劝诫就可以让同学改过自新,也可无需告诉校长。
同学恶作剧,如果造成了伤害,可能是有预谋的霸凌***,也可能是过失伤人。如没有造成伤害,可能是带有幽默的游戏、玩耍。没有伤害的恶作剧,校长一般不会关注。如果在场的学生夸大事实,言过其词,向校长报告,这个学生的品质应该考虑。如果造成了伤害,校长一般首先会问当事的同学,再找在场的学生询问。学生应该如实的向校长汇报。这是对一个真诚、真实的学生的基本要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不能把如实反映情况的学生看成是告密。一个社会如果***都不讲真话,不讲诚信,很难维持社会的稳定和人际的和谐。当然,对一所学校也如此。
换个角度,你站在校长角度会咋做?作为管理者,我始终遵循小事大化,大事小化原则。我认为,所有不良后果都是疏忽,大意所致,提前应对,一事百招应,才能防患于未然。纵观古今英明管理者,没有不多虑,多策。所以作为老师要告诉领导,领导要就事论事。
看程度,涉及到人身伤害和心理伤害,都属于校园欺凌。校园霸凌也分程度,无论轻微伤害还是重伤都是霸凌。如果同学间的打闹和恶作剧不涉及到以上两种伤害的话,那也就说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园霸凌。
如果同学继续恶作剧并造成严重伤害,你会不会因为没有及时“出卖”而内疚呢?
同学恶作剧,被你看到,校长问你,要“出卖”同学吗?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同学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当然,这里用出卖是不合适的,所以我们加上引号吧。
作为班主任,我建议:如果遇到类似情况,一定要及时“出卖”他。
1.不要小看恶作剧的后果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为何校规校纪都明确禁止同学搞恶作剧?为何每个班主任都会反复强调同学之间不要闹着玩?
在好多同学看来,学校也好,老师也好,都有点小题大做了。殊不知,正是这种“小题”,引发过无数的恶果。
我的班级里就发生过这样的***。上课时,一位同学觉得学习无聊,于是画乌龟贴在前面同学身上。下课后,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哄堂大笑。被贴乌龟的同学恼羞成怒,和他打了起来。
选择打架的方式发泄怒火固然不对,但我们要看到这起***的源头,就在于“贴乌龟”这种恶作剧上。
作为老师,经常要处理学生的打架***。其实,绝大部分的打架***,都是由这种恶作剧、闹着玩引发的。
恶作剧看似小事,但很有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这种后果往往不是学生能够承担的。
2.善意的“出卖”是必要的
有一种谎言,叫善意的谎言。有一种“出卖”,叫善意的“出卖”。
同学的恶作剧,没有伤害到谁,既是他的***,又是他的不幸。
说是他的***,是因为这次恶作剧没有造成实质后果,不用他付出代价。说是他的不幸,是因为他会觉得恶作剧没事、很好玩,还会继续恶作剧。
下一次呢?谁能保证不会出现严重的伤害事故。
在一年前,我们学校里就出现过这样一起严重事故,原因就是因为“起外号”这种恶作剧。一位同学喊别人的外号,同学追他,没追上,他感觉很好玩。第二天,再次喊外号、被人追,结果在跳过花坛时摔在地上,造成严重骨折。
最后,这位同学只能休学治疗,虽然治好但也落下了毛病。而由于双方家长就赔偿问题未达成协议,只能对簿公堂。
“出卖”同学的用意,必然不是幸灾乐祸、看同学的笑话,而是担心、害怕他会继续恶作剧,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自己去提醒他,同学可能不会放在心上,没有作用。让老师去教育他,相比而言,效果要好的多。
这时,及时将他“出卖”,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3.不要担心校长“出卖”你
有同学之所以纠结要不要告诉校长,很多时候是害怕校长“出卖”自己,担心同学知道了会找自己麻烦,或是影响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其实,这种担心大可不必。
连普通班主任都明白,要保护“目击证人”,要为同学保守秘密。作为一名校长,能不懂这个道理?
结语
有人说,明天和意外,你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如果同学们遇到题主所说的情况,老师建议你一定要及时“出卖”同学。趁着还没有造成伤害,赶紧帮助他打消继续恶作剧的想法。
当然,向老师汇报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有所隐瞒,更不要添油加醋。